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90章(1 / 2)





  吴槐心知大势已去,但仍心中留有一丝希望,期待一直坐在上首的圣人开口。任凭手下在席间攻讦崔氏,但凡能有一句说进了圣人心里,事情也许还有转机。

  吴槐时不时抬首望向上方,想从神色莫测的圣人脸上瞧出个一丝态度来,但瞧着瞧着,他感到有些不对。他眼神微斜,就看见余皇后面色漆黑,目光沉沉地望着争执不休的群臣。

  他立刻拢了眉心,坏了。

  春荣姑姑自打崔琰站出来之时便心感不妙,如今站在余皇后身后,听着席间吵吵闹闹,看众人面红耳赤的模样,叹了口气。

  她连看不都不用看余皇后的面色,便知娘娘此刻心情必是差到了极点。这一时尚且能忍,奈何底下这群人没一个有眼力见的,春荣姑姑不由发自内心为他们的命运哀叹。

  余皇后认真地把底下每一个人都记下了,不是她肚量小。若是在朝堂上,他们便是拔刀相向,余皇后眼风都不带给一个。可今日是什么日子?是她阿奴的生辰宴。他们所处何地?是御花园,属后宫。又在议何人?是她阿奴的驸马。

  一个个都好得很,在她所掌的后宫,她的公主生辰宴上指摘公主的驸马权大势盛。猖狂嚣张至极,当她是个死的不成?

  余皇后生气,看了一眼圣人。见圣人还悠哉看戏一般更气了。但余皇后是个极为护短之人,圣人她没有权力去质疑,公主她自然不舍得追究,驸马是她点了头的,也没什么意见。但底下这些蠢货,她可没有什么好脸色了。

  尤其是吴槐,他吴槐若是真当她长年待在深宫不问政事,是个无知妇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。皇太女立旨前夜,他吴槐在中书省衙门心有迟疑,迟迟不动笔存的什么心思她可知晓的一清二楚。她原是想等公主即位后再行清算,可谁让他非得现在来碍她的眼?

  余皇后神色不善地借着低头饮酒的姿势朝刘道言丢了个眼神。

  刘道言叹了口气,这一日终归是到来了。

  众人见门下侍中刘道言站起了身,都默契地安静下来,神色郑重,耐心地等待对方开口。

  刘道言先是看了一眼吴槐,才抬起手朝圣人行了个礼道:“圣人,崔侍郎任职左中书令一职,臣倒也有两分浅见。”

  圣人点点头,示意他继续。

  刘道言一改方才束手旁观的姿态,挺了挺精瘦的身子,“崔侍郎年少有为,入金陵后在任所作所为有目共睹。便是老臣也挑不出丁点儿错来。诸位大人说的也有理,但身为臣子,岂能因噎废食,固步自封。李朝如今太平盛世,正是因为用人以德,能者居之。依臣浅见,崔侍郎当得此重任。”

  吴槐在刘道言站起身看向他时,便知不好。刘道言与他二人在朝堂上互相牵制,但私底下却也有两分交情,时不时也能坐在一起喝杯茶。他知道自己不如刘道言活得透彻,见对方已然妥协,甚至在暗示提醒他。清楚如今他再不表态,怕是当真要提前告老还乡为崔甫腾位子了。

  面色木然地朝手下人摇头示意,胸口像被塞了一团棉花,一口气堵着死活出不来。

  圣人见刘道言话说完,大臣们个个跟哑巴似的,有些意兴阑珊,问道:“都吵够了?还有没有人有话要说?”

  众人无一开口,“那此事便这般定下了。”

  一句话,崔甫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权臣。清河崔氏一跃成为皇族之下权势最盛,劲头最足的豪门。

  周乐言亲眼见证这一切发生,左中书令啊,便是她心中有无数豪情壮志,也不敢妄想的高峰。崔甫这轻描淡写的,桌子底下手里还攥着公主的手,嘴皮子动都没动就拿下了。

  她心里终于迟来的生出忌惮,再不敢在心里暗自嘀咕崔甫。往后见着对方还得老老实实乖乖给对方行礼。

  旁人是如何看待未来的驸马执掌中书省的,如意不管。她心里倒没有那么抵触和介怀,显然是圣人对她说的话她记在了心里。

  生辰宴被圣人这一出闹得结束得匆忙,她都没机会再与崔甫说说话。偶有相见,不是在朝堂上,便是在御书房内。崔甫原本就是圣人跟前的大红人,如今就任后更是常侍奉君侧,听圣人调配。

  如意食髓知味,心中惦记,寻了好几回人,都不得空。一来二去,脸色一日沉过一日。她现在心情非常差,小郎君天天在她眼前晃悠却只能看不能吃。她有些怅然地想,怪不得君王惯爱金屋藏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