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三十一章考校(1 / 2)





  时间回到半个时辰前。

  戚映欢还与赵夕儿在茶楼中谈话。

  另一边,谢喻舟再三拜别了师长与同窗。

  等回到牛车停留的露天凉茶棚时,已经有回村的农妇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。

  见戚映欢还未到,他心中不免有些担心。

  与众人打过招呼,谢喻舟在茶棚里要了一碗水坐下,张望来时的街道。

  下一秒他看到一张略微熟悉的面孔,来人是身穿黑色长袍的老者。

  老者走到牛车边,问李叔:“请问这位兄弟,这是去小稻村的牛车吗?”

  “是啊,大爷。”李叔说:“不过还有半个时辰才走,您要不再等等?”

  “行。”黑袍老者满口应道,也在凉茶棚内找了个空座坐下,正巧是谢喻舟的隔壁桌。

  这时谢喻舟也把老者的模样看清,六十出头的年纪,头发花白,双目有神,看他走路的姿势,便知道老者依旧老当益壮。

  也正是这一眼让谢喻舟十分惊愕,眼前的老者竟然是前魏朝御史台大夫——苏杜若。

  苏杜若是前魏朝最后一个三元及第的解元,在当时也是才华横溢、风华绝代的代名词。虽然谢喻舟与他间隔的年代久远,但也曾从不少老学士口中听闻过此人。

  苏杜若,字青源。魏历一五四年任命监察御史正八品,一五六年任御史台主簿从七品,一七零年出任御史台大夫从三品银印青绶,一七六年向昌宁帝谏言,被贬,随后消失在前魏朝的官场中。

  朝中清流多次提出让苏杜若复起,都被昌宁帝所拒绝。

  这个故事渐渐传到了民间及士子耳中,使得不少士子想要拜在其门下,可惜都被拒绝,后来战乱苏杜若带着夫人离开了老家,总之是个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。

  谢喻舟见过苏杜若,那是在上辈子初出官场不久,他受皇帝命令去招揽这位前朝御使大夫,不过那时候老人家已经快七十岁,想也没想便拒绝了皇帝抛下的橄榄枝。

  谢喻舟没曾想,这辈子两人的相遇居然提前了不少。

  他的打量逃不过这位在官场混迹二十多年的老者。回过头来,苏杜若发现打量他的居然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人,这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
  自上而下的审视谢喻舟一眼,苏杜若问:“小相公,我可有哪里不对吗?”

  作为曾经的御史大夫苏杜若的气场很强,有种锋芒欲露的感觉。但未来的谢太傅也没有输给他,应对的相当从容。

  “失礼了,不过是看老丈颇为面善。”

  对于这位前朝御史大夫,谢喻舟的态度还是十分恭敬,毕竟赶犯颜直谏又不贪恋权势的人少之又少。

  “哦?”苏杜若见他年纪小,对自己的态度也谦逊有礼,哪怕坐在满是贩夫走卒的茶棚,依旧从容自在,丝毫没有读书人的自命不凡,心中更为好奇。

  苏杜若问:“小相公以前见过我?”

  “未曾。”谢喻舟道:“我姓谢,老丈可唤我喻舟。”

  “那为何说我颇为面善?”苏杜若没提换称呼的事。

  “曾听村里的胡爷爷形容过他的一位友人,眼窝似胡人,耳上有痣。”谢喻舟后来才知道,胡大夫与苏杜若有交情,可惜等知道的时候胡大夫早已逝世,苏杜若到最后也没有见到他的友人。

  胡人,对大齐以北及西域人的称呼。

  换做平常人听了这话,肯定会产生不悦,但苏杜若没有,他祖上的确有西域的血统,没必要掩耳盗铃去否认,再说,他也没在少年眼中看到恶意。

  他反倒是对谢喻舟嘴里的胡爷爷比较有兴趣:“你也认识胡以仁?哦是了,你应该和映欢丫头是同村人。”

  “映欢丫头?”谢喻舟惊讶:“老丈认识内子?”